南京市印发《南京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

发布时间:2024-11-29

为深入贯彻落实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加快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旅游整体实力,力争2027年,南京旅游布局更加均衡,夜间消费占比显著提升,入境游规模明增加,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旅游+”“+旅游”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进一发挥,高水平建设具有明特色和强大竞争力的国家旅游枢纽城市,打造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现制定本计划。

、现代旅游体系完善计划

1优化旅游发展区域布局。强化规划引领,编制旅游区域规划,形成一区一特色。支持旅游欠发达区域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引进优质旅游产品,实现南京旅游均衡发展。秦淮区、玄武区、江宁区发挥热门旅游区域带动作用,做好旅游产品更新迭代;建邺区、江北新区大力发展演艺、会奖旅游经济;鼓楼区着力提升近现代建筑旅游功能;栖霞区建设高品质栖霞山旅游度假区;雨花台区打造将军山旅游新名片;浦口区做大微度假品牌;六合区放大茉莉画乡,食全石美旅游效应;溧水区建设康养旅游目的地;高淳区建设国际慢城旅游度假目的地。

2做优存量旅游资源。统筹发挥山水城林资源优势,深化长江、秦淮河和幕府山、老山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推进玄武湖景区创成5A级旅游景区,支持高淳国际慢城、珍珠泉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3A级以上旅游景区5家、培育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2家;丰富老门东、熙南里、颐和路等片区旅游体验。做好南朝陵墓石刻、龙江船厂遗址等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利用南钢、梅钢等工业遗存,打造南京特色工业旅游品牌。依托雨花台烈士陵园、渡江胜利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新产品。推动景区、街区、度假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全景发展、全域旅游的整体格局。

3.做大乡村特色旅游。依托古迹、非遗、美食等乡村特色资源,推出民俗活动、乡间农事、乡土餐饮、古村探源等深度游体验产品。推动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培育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推进乡村旅游与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融合,打造村晚”“村赛等产品,助推非节假日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不断丰富乡村民宿内涵,提升乡宿文化体验和服务品质,建设乡村旅居型旅游目的地。

4.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推动博物馆建设更完善更成体系,实施博物馆双百计划,鼓励多元化投入博物馆建设和运营。落实激发博物馆活力的措施,推动延时开放、举办特展、开发文创产品,让博物馆更有看头。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完善国际国内研学游产品、导览和讲解服务体系,科学开发研学游课程和线路,组建研学游联盟,打造国内外知名研学旅游目的地。

5提升智慧旅游体验。持续迭代南京文旅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数智旅游服务。整合文旅、交通、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信息,支持涉旅酒店、餐厅、商店、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进行智能化改造,全方位打造智慧旅游服务场景,为游客提供预约购票、交通出行、导览讲解、流量提示、线路规划、信息查询等个性化、品质化、交互化服务,满足游客游览全过程智慧化感知和体验。

6.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便捷高效的快进慢游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市、区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提升停车换乘、咨询讲解、游览休闲等一站式服务接待能力。加强与导航系统互联,提升自驾游智能导航、智慧停车、交通引导系统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优化旅游重点区域周边交通组织,提升区域内转运和接驳能力。支持旅游直通车提档升级,开通串联交通枢纽、旅游景区、住宿设施、休闲购物街区、演出场馆、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的旅游专线。

二、旅游产业发展计划

7.加强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支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进科举博物馆及周边配套项目二期工程、浦口火车站历史风貌区城市更新,加强牛首山特色文旅体验项目、内秦淮河西五华里休闲文化街区项目等协调和保障,做好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全周期服务。支持旅游领域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积极引进重大产业合作项目,保证旅游项目滚动接续发展。

8开发深度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业与千行百业相互赋能,推进文商体旅等融合发展,深化文学+旅游,组织跟着文学去旅行系列活动,推出文都体验游。深化赛事+旅游,举办马拉松等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发展赛事休闲游。深化康养+旅游,放大汤山、老山温泉特色,做大温泉康养游。深化研学+旅游,依托文博场馆、考古遗址等,开展文博研学游。深化商圈+旅游,推进商贸综合体、网红街区、社区生活场景等与旅游结合,扩展购物休闲游。深化科技+旅游,利用元宇宙等新技术,打造沉浸体验游。深化演艺+旅游,依托青奥体育公园、江苏大剧院等大型场馆,引进国内外高品质演唱会、音乐会,发展观演品质游。深化会奖+旅游,发挥国博中心、扬子江会议中心等专业场馆和高等级酒店优势,吸引更多国内外的大型展览、学术会议、企业奖励旅游等落地南京,做大商务会奖游。

9.支持文旅企业能级提升。开展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和新锐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鼓励旅游企业上市发展。发挥头部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壮大行业实力。优化政策环境,吸引大型旅游企业、平台总部或区域总部落户南京。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相关措施,支持旅行社和演出机构做大做强。依法支持旅游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加强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旅游市场深度合作,支持旅游企业开发中远程客源市场,共同做大南京旅游市场。

10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发展旅游领域新质生产力,促进人工智能、低空飞行、无人驾驶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文旅场景。加快景区景点、文博场馆等数字化转型,支持全息技术、数字影像、体感互动技术运用,以文化+创意+科技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和体验新空间,建设旅游新型消费集聚区,满足人们对旅游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推动旅游场景创新升级。

11激发文创产品新活力。引导和鼓励文博场馆、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等开发南京特色的文创产品,支持开展南京礼道系列文创产品大赛。持续打造一批南京特色文旅商店和文旅商品研发基地,培育具有原创IP的文创产品系列。支持在机场、高铁站、游轮码头、游客中心、重点旅游景区设置特色旅游商店。优化购物软环境,增强旅游购物消费新体验。

三、夜间文旅消费提升计划

12打造“夜泊金陵”文旅品牌。完善夜游、夜演、夜宴、夜娱、夜宿等夜间产品和支撑体系,优化夜间亮化、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服务,发挥夫子庙、长江路、熙南里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带动作用,增加游客在宁停留天数,提升夜间消费鼓励旅游景区、文体娱场馆延长开放时间,丰富夜游活动,拓展内、外秦淮河和长江夜游,打造更多夜间消费新场景。丰富文化艺术酒店、休闲度假酒店及房车帐篷营地等产品和服务,提升夜泊金陵住宿新体验。

13打造“南京有戏”演艺之城。创作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和南京城市特色的文艺精品。支持文旅场所开展沉浸式演出,打造具有南京文化特色的代表性演出。用好文化消费补贴政策,吸引更多优质首演、首映、首展、首秀、首创项目落地南京。做强演出产业链,利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契机,鼓励境内外头部演出机构落户南京,出台支持组织举办大型演唱会、音乐会奖励政策。

14打造“南京味道”美食名城。深挖南京美食文化和非遗技艺,支持形成一区一品十大名点”“十大名菜等美食新IP。推动传统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开展秦淮小吃专项提升行动。举办美食荟、技能竞赛,提升餐饮质量和口碑。鼓励引进米其林、黑珍珠标准的美食品牌和全国大型餐饮连锁企业落地南京,促进全市旅游餐饮提档升级。推出特色美食线路,完善重点美食街区服务环境和交通指引。

四、入境旅游促进计划

15提升城市国际旅游形象。紧扣天下文枢、千年文脉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提炼代表南京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宣传符号,形成宣传标识和产品,推广城市国际旅游整体品牌形象。借助文化旅游年等国家级平台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国际友好城市等国际传播渠道,全面宣传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学之都”“国际和平城市等国际城市形象。

16做强国际知名拳头产品。扩大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学之都的影响力,做好明孝陵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加强南京云锦、金陵刻经等人类非遗技艺的传承弘扬,持续推进中国明清城墙和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打响世界遗产旅游品牌。全面提升钟山风景区品质和影响力,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整合江宁汤山各类资源要素,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文化带南京段建设,支持建设长江游轮综合港,打好长江国际旅游牌,助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

17.强化全维度营销推广和交流合作。构建全媒体、宽渠道的旅游推广营销网络和合作平台。实施全球市场营销计划,加大国际旅游营销和产品线路开发协作,打造一程多站式旅游产品。支持旅游企业参加境外促销、国际旅游展会,邀请海外旅行商、知名旅行博主来宁踩线、踩点。充分利用友好城市资源,吸引更多来宁外国人和留学生成为城市推荐官。支持南京广电集团文旅专业频道发展,讲好发生在南京的中国故事。办好秦淮灯会”“南京周等对外交流活动,持续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

18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水平。将恢复振兴入境游作为重点,制定入境旅游促进计划,用足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改善国际旅游适游环境,增加国际航线和航班,降低航运成本,持续优化入境通关体验,推进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和文旅场所、酒店宾馆等完善国际化标识系统和多语种公共服务。提高入境游客使用境外银行卡及各类电子支付方式便捷度和外币兑换便利度,推出方便境外游客和永居外国人预订、购物、观演系列举措。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入境旅游商合作,开发国际旅游线路,组织更多境外游客来宁旅游。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20241129日印发